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开展四唯清理行动,集中清理评价标准一刀切、评价指标简单量化等突出问题。
陈达在工作上永远都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让大家敬佩不已。汤晓斌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空间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走上三尺讲台 在南航,陈达院士不仅给研究生上应用中子物理学课,还给本科生讲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家里买不起纸笔,他就找一根枯树枝,在泥地上练字。陈达清楚,他做的这些工作,虽然意义深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体现出价值。做科学研究我在行,教书育人是半路出家,讲课艺术还要提高。两幅照片,一幅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景观照,另一幅是中国首次氢弹爆炸景观照。
图片由作者提供 学人小传 陈达(1937—2016),江苏南通人。2022年10月正式启动了第一批14例人体临床研究。论文通讯作者、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院士告诉《中国科学报》,人们需要寻找新的模型。
集齐了足够多的超高能光子数据后,李骢看到了一张更清晰的图。拉索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他介绍,为了发展新理论,拉索团队正在组织全国科研力量开展宇宙线理论研究。我们将寻找更多的超级宇宙线加速源。
怎么加速的? 现有模型还解释不了 如果天鹅座恒星形成区是一个超级宇宙线加速源,那么,这些大质量恒星星团是怎么产生超高能宇宙线并让它们加速的呢? 现有模型还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合作组成员柳若愚推断,宇宙线的扩散速度可能受到了星际磁场的影响,这意味着星际磁场的分布不仅不均匀,而且不规则程度极高。
说明泡泡中心有令人怀疑的东西。就在全球科学家百思不解时,拉索又陆续在天鹅座里找到了另外7颗超高能光子,能量最高的一颗达到了2千万亿电子伏特。论文刊发至今,已经被引用了几十次,学界正在重新审视宇宙线和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模型。不到3年,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380多次,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这么高能量的宇宙线和光子是怎么出现的。
它的出现,让原本可以解释宇宙线的一些理论模型不再适用。这次,他们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清晰看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尺度有千万个太阳系那么大,质量是太阳的几百万倍。因为足够亮,天鹅座也承载了人类破解宇宙线起源难题的希望。4年后的2024年2月26日,他和合作者终于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科学通报》正式发表关于发现超级宇宙线加速源的论文。
提升能力 逼近宇宙线起源问题的终极答案 宇宙线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是人类始终没能成功阐释宇宙线从哪里来怎么来的等问题。曹臻说,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拉索增强现有探测能力,也需要其他的观测装置来帮忙。
他们叫它超级宇宙线加速源。从2019年4月起,拉索边建设、边运行,至2021年7月正式建成并稳定运行。
在推翻现有理论模型的同时,拉索也为天体物理学家建立新模型提供了线索。星风与周围星际介质发生碰撞,星风之间也猛烈碰撞,致使这里变成了强激波、强湍流的极端区域。当银河像轻纱一般飘在空中时,天鹅座就像点缀在轻纱上的颗颗钻石。‘拉索合作组不但要把实验做好,还要把理论研究做得更深入,让‘拉索的成果真正写进教科书,写到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泡泡,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曹臻告诉《中国科学报》,未来,拉索国际合作组还希望摸清与宇宙线起源相关的更基础的问题。
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是当代天体物理学最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这是2020年的一天,李骢的面前是一张天鹅座恒星形成区的光子能量分布图。
现有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宇宙线的产生和加速机制,同样也难以解释宇宙线的传播扩散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12.04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498-z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1.151001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曹臻说,泡内超级宇宙线加速器可能使得周边星际空间的宇宙线密度显著高于银河系内的宇宙线平均水平,其所影响的空间范围甚至远超目前观测到的气泡尺度。每年9月25日晚上8点,天鹅座都会升上中天。
大量新的现象,现有模型解释不了,这绝对不是把原来的旧东西翻出来,随便比画比画就能搞定的。2020年,拉索找到了12颗由宇宙线产生的超高能光子,有2颗来自天鹅座,而12颗光子中,能量最高的一颗也在天鹅座,高达1.4千万亿电子伏特。要往‘里面走,这里面涉及的基础物理问题非常丰富,例如,宇宙线粒子到底是怎么被加速的。曹臻说,为进一步提升空间分辨能力,拉索已规划再建32台望远镜,以更清晰地识别超高能宇宙线的发射位置,逼近宇宙线起源问题的终极答案
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琼斯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担任教职工作,其间与NASA合作,评估使用RFID标签追踪国际空间站上物资的可行性。2011年,他加入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TA),并创办了射频识别、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RAID)实验室。
格尔曼的博客截图 随后,该期刊也受到了领域内学者的质疑。琼斯的领英截图 琼斯的妻子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她与琼斯合著了多篇以睡眠为主题的论文,另有一些则将供应链管理与狩猎季、健康的头发和蜻蜓研究相联系,无一例外都发表在《国际供应链技术杂志》。埃里克琼斯 来源:UNR网站 例如2022年,琼斯和共同作者在题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由睡眠剥夺造成的火车事故》的文章提到,人类和果蝇有着相似的睡眠模式,白天清醒、夜晚睡觉,且都需要大量的睡眠。
《国际供应链技术杂志》截图 大量令人费解的论文 《国际供应链技术杂志》并未被SCOPUS或Web of Science索引,不过相关的文章可以在学术搜索网站上检索到。在阅读了琼斯关于火车事故的论文后,格尔曼写了一篇博客列举该期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标题中直抒胸臆——这是‘贼赃时刻:年薪372127美元的内华达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写了一篇糟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论文。这家公司曾参与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丑闻,并在事件爆发后很快破产。高校院长自办期刊,9年来主要发表妻儿和学生论文 编译 | 江庆龄 因为在顶刊上发论文需要太长时间,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R)工程学院院长埃里克琼斯(Erick Jones)选择自己创办一本期刊——《国际供应链技术杂志》(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Journal),并担任主编。
他的儿子小埃里克琼斯认为,该期刊是一个推广新思想、帮助学生发表论文的有效途径,并将争议称为成长的烦恼。琼斯称,他是在获得终身教职后开始创办该期刊的,且没有在简历上列出这些论文。
另一篇文章中,他则试图将供应链管理和射频识别(RFID)标签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美容觉联系起来。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根据撤稿观察报道,这本刊物的内容被批评者认为内容荒诞缺乏逻辑。接着,在一段和研究内容无关的、关于果蝇寿命的描述之后,作者得出结论:将与年龄相关健康因素的研究结果和更多的睡眠纳入考虑,或许可以减少火车事故的发生。